仓储行业长期面临 “冰火两重天” 的怪象:电商大促期间仓库频频爆仓,分拣线 24 小时运转仍积压订单;而淡季时,大量仓储空间闲置,设备利用率不足 30%,这种结构性失衡严重制约行业健康发展。
矛盾的核心在于弹性供给能力缺失。传统仓储的固定成本占比高达 60%,租赁期限多为 1 - 3 年,难以应对订单量的剧烈波动。当双 11 等节点来临,临时招聘的分拣工人缺乏系统培训,导致错发率飙升至 5% 以上;而淡季时,闲置的智能设备维护成本仍在持续消耗利润。
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专业仓储资源短缺与通用仓储过剩的错位。医药冷链仓储需符合 GSP 认证,跨境电商仓储需对接海关 “9710”“9810” 监管代码,这类专业化仓储供给缺口达 30%;反观普通平面仓库,空置率已攀升至 15%。区域分布同样失衡,长三角、珠三角仓储资源紧张,而部分中西部地区仓库利用率不足 60%。
破解这些矛盾,需要行业从 “规模扩张” 转向 “精益运营”:通过共享仓储整合分散资源,利用算法优化弹性运力调度,同时加大细分领域的专业化投入。只有正视这些结构性问题,仓储行业才能突破增长瓶颈。
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